關於本站

【計畫緣起】

臺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,蘊含豐富的語言資源,但隨著年輕世代語言的發展,母語的使用日漸式微。 為保存珍貴的語言文化資產,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在文化部「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」指導下建置「臺灣台語工藝詞庫」, 並由社團法人臺灣工藝聯盟總會執行,由社團法人臺灣工藝聯盟總會基於工藝文化保存理念主動發起,並邀集工藝相關組織及從業人員共同推動。

【詞庫內容與應用】

本詞庫共收錄逾1,200組工藝詞彙,涵蓋陶瓷、木藝、金工、竹籐、纖維、玻璃、漆藝、石藝、皮革、紙藝等11項工藝領域類別,細分「品名、工具、材料、工序、技法、設備與行話」等常用詞, 進行臺灣台語用字與發音的考究,並彙整而成。詞庫內容構成要素包含:

本詞庫內容之構成要素包含:

  • 詞彙名稱(涵蓋臺灣台語及華語對應詞)
  • 臺灣台語羅馬字拼音(簡稱台羅拼音)
  • 臺灣台語真人發音音檔
  • 示意圖片
  • 語詞說明

透過此工藝語詞查詢平台,工藝從業人員及一般民眾可便利地檢索,廣泛應用於教學、展覽、文獻與導覽等場域推廣使用, 期能鼓勵工藝師運用臺灣台語傳授技藝,進而促進珍貴臺灣工藝文化的有效傳承。

【執行過程】

「臺灣台語工藝詞庫」的建置,初期規劃廣泛徵集詞彙,由臺灣工藝聯盟總會會長親自邀請資深工藝家訪談,現場記錄台語發音。 這些語料經台語專業學者進行拼音標示與錄音,形成涵蓋台語詞、拼音、華語詞、語音與示意圖片等資源。

本詞庫拼音用字大致依教育部《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》,部分則尊重藝師口音、地域背景及方言差異,歷經多次專家會議,逐條審查與修訂、釐清詞義、發音差異與分類標準,終於在2025年7月完成。

本詞庫不僅應用教學、展覽及推廣,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可供未來擴充與深化的實作流程。我們期望透過此經驗,建立永續發展的詞庫架構,逐步完善工藝台語語言資源,為臺灣的語言文化保存與工藝傳承奠定基礎。

【誠摯感謝】

本次「臺灣台語工藝詞庫」建置案得以順利完成,謹此誠摯感謝多位工藝領域先進與相關協會的大力支持與協助。特別感謝在詞彙蒐集與語音提供過程中, 慷慨分享專業知識與寶貴經驗的工藝家及專家學者,您們的熱忱投入與對母語傳承的重視,為本詞庫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蘊。

工藝相關協會:

中華民國陶藝協會、臺灣陶藝學會、臺灣珠寶金工創作協會、彰化縣鹿港鎮朝陽鹿港協會、南投縣竹藝學會。

工藝師與文史工作者:

王永源(木藝/臺南)、王瑞瑜(建築彩繪/臺南)、杜牧河(泥塑/臺南)、吳文進(糊紙/臺南)、林幸輝(皮雕/高雄)、林新發(粧佛/彰化)、林瑤農(玻璃/新竹)、 林婕瑀(刺繡/臺南)、陳一中(紙雕/臺南)、陳三火(剪黏/臺南)、陳啓村(木藝/臺南)、陳惠美(纏花/宜蘭)、陳景林(染織/南投)、梁志忠(工藝文物/南投)、 黃福壽(玉雕/高雄)、葉明吉(剪黏/臺南)、葉晉玉(藍染/台中)、董炎山(石雕/臺南)、廖勝文(漆藝/臺中)、劉興澤(竹藝/南投)、謝東哲(交趾陶/嘉義)、 蘇保宏(竹雕/南投)、蘇啓松(金工/臺南)(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序)

專家學者:

丁鳳珍、邱湘雲、林茂賢、莊伯和、程俊源、簡榮聰、蔣為文、劉秀瑩(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序)

各位的參與奉獻,讓台語在工藝領域中不僅被保存,也被實踐與應用。

本詞庫將持續充實更新,如有任何建議,歡迎與本中心典藏組聯繫。聯絡人:翁先生,電話:(049)233-4141分機328;電子郵件地址:scwong@ntcri.gov.tw。